文字腹泻

2013-12-29 00:00:00

有天读张爱玲的语录,看到这样的话:“这几天总写不出,有如患了精神上的便秘。” 在所有张爱玲的语录中,只有这句话让人过目不忘。大概是比喻得粗俗而且传神,从张爱玲的口中讲出来,如同林黛玉会讲黄色笑话一样。

张爱玲这样的天才竟也有写不出的时候,我们这些“地才”偶尔有writer’s block (写作障碍)的职业病,也不是什么大事。写不出还硬要写,逼着自己交应付文章最难受,那滋味只有长年便秘的老病号才可以“同情”。

对于读者来说,看便秘作者的文章还可以硬着头皮看下去,毕竟这样的“臭文”不可能长到那里去;可对于另一极端的作者,我想给的称号叫作“腹泻作家”,那才叫人“郁瘁”。这些作家似乎是真靠稿费吃饭,字数多,稿费也多 (但这也未必,现如今,稿费都不够买几颗大白菜吃)。腹泻作家动则长篇巨作,下笔万言,深信不疑自己的文字比普鲁斯特的还好,一写就写个七卷本。我以前很羡慕这样的作家,不仅可以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,自己已是“著作等身”;还特别佩服这些作家的身体,竟然可以在一年里“码”出几个长篇,那要在计算机面前呆多少个黑天白夜呀?这样写下去,眼科、复健科和脊椎神经科的大夫可要赚大钱了。“用身体写作”,真不是乱盖的,用在这些作家身上最贴切不过。

说这样的俏皮话来褒贬同行,没有任何刻薄之意。其实“文字腹泻”在今天像流行感冒一样是常见病,全世界都这样。不信你随便走到哪一家书店,中文也好,外文也好,什么人都可以出一本传记、写真集,什么事都可以来一个二十万字以上的“纪实”。美国的书店更是这样,大概美国电脑的普及率最高吧,纸张运载着废话,媒体炒作着胡话。你只消随便看一眼那些大书店排在最前面的书,你不得脑溢血才怪。真希望有法律规定废除纸张,砸烂电脑,大家一同回到用竹简刻字的年代。

甚至还有些希望不要实行普及教育,只要是会写字的,谁都可以出一本书。又不像从前,还有个“洛阳纸贵”、“惜墨如金”的说法。 出版社印几千册的烂书就是亏也不会亏到那里去。这些都不奇怪,怪的是读者最喜欢买的还就是这些垃圾书,好书绝少会成为“畅销书”,就连《纽约时报》上的bestsellers, 我也经常打问号。

剧作家沙叶新批评当今中国文坛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他们或油头粉面,打情骂俏;或晚清民国,胡编乱造;或袒裼裸裎,内裤展销;或争先(先锋)夺后(后现代),吓唬同胞。” 这个概括入木三分。

在这样文化垃圾成堆的哄哄闹市里,严肃作家只好洁身自好,闭门停笔。

垃圾书充斥书店书架,连最重精品的书店也不能幸免。只可怜那些好书,精雕细刻的文字只能挤在角落,窘迫凄凉得几乎要成为homeless (无家可归)。 我已养成一种“反潮流”的怪僻,就是喜欢到书店的角落去翻捡长年无人问津的或者是减价书,经常能有意外的惊喜。只是因为这些书没有分类,找书的工作几乎和到旧书店买书一样辛苦。

不时听到有读者抱怨花了很多钱,买到的只是一个漂亮的书皮, 好像有人去那种有名无实的豪华餐馆,吃的只是很多刀叉和盘子。我逛书店已经逛出了门道,不仅已经长出了火眼金睛,还跟我的犹太朋友书虫老麦客学会了一套“嗅书”的鼻功。 有一次跟他逛书店,他想在我面前露几招,逐让我把他眼睛蒙起来,他竟能 “摸出”书的大概、作者等等,让我叹为观止。跟这样的师父学习,逐渐也可以顺手拿起一本书,闻出味道来。烂书真有一股比狐臭还烈的气味,只需翻几下就可以闻到妖气, 所以至今我还没被烂书妖精骗了去。只可惜这一套功法不能传授给清白、纯洁的读者。

真正根治“文字腹泻”的药方恐怕遍世难寻,只希望有人发明一种让腹泻作家暂时止泻的图书运作方式,或者安排几个特定的书架让他们“一泻千里”。不要让无辜的读者浪费金钱和精力。说来说去,我自己这篇小文章也快要变成“腹泻”产品了,不过我的这个胃病是给烂书气成的慢性病。